大学生“反杀”骗子,是一堂生动的“防骗课”
“我‘骗’了骗子3100块钱,他说他要告我,还让我坐牢,我该怎么办?”近日,在长沙某银行里,大学生江仪(化名)向银行经理讲述自己的遭遇,并询问是不是真的要坐牢,银行工作人员随后报警。
江仪是如何做到“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”的?骗子其实还是老套路,先以银联总部工作人员的身份给江仪打电话,告知其账户已欠数万元,并发给一个网址,要求她点开链接立即转账到某银行账户上去。之前有过网贷经历的江仪,当时就慌了。见她“上钩”后,对方称她可以通过某公司的贷款平台进行“套现”,为博得信任,还先行给她的支付宝转了3100元,要她将剩余部分一起转到指定账户。
关键时刻,江仪冷静下来,越想越觉得不对,一边用没钱的理由稳住对方,一边往银行赶,成功“反杀”了骗子。
此次骗子被“骗”,虽然只是个例,但这种偶然背后,实则有其必然性。就骗子的“套路”而言,不仅没什么明显漏洞,其预先支付3100元的“好心”,更具迷惑性。一开始表现出明显慌乱的江仪,之所以没有上当受骗,只是因为她想起了前不久银行在学校举行的“防诈骗知识入校园”讲座中提到的电信诈骗。
一场讲座,就在其内心深处埋下了反诈骗意识,并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。电信诈骗本来就是博一个概率,其“成功”不是骗术多么高明,而是在广撒网之下,总有些“大意”的人会“中招”。江仪无非就是多长了一个心眼,就成功避开了陷阱。
这证明了提升反诈骗意识的重要性。骗子的招数或许会不断“与时俱进”,但其“套路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。天上不会掉馅饼,涉钱信息勿轻信,只要多长个心眼,就不会交“智商税”。
魔高一尺,道高一丈。我们为江仪的机智聪明点赞,而这堂生动的“防骗课”更值得所有人好好学习。这也告诉我们,只要加强日常反诈宣传、及时普及反诈知识,人人都将反诈意识深植于心中,又何愁不能“天下无诈”。
□胡欣红(教师)
本文转载自中国新闻网,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观点,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,如有对您造成影响,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!